76块金牌的背后
2017年11月5日江西省建工集团首届职工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,公司夺下76金、39银、2铜总计117块奖牌,并以263分的团体总分荣获团体第一名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,更离不开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。
领导重视,组织保障强
为助力集团公司第一届运动会顺利开展,经公司研究,8月份,公司就成立了集团第一届运动会一建公司组委会,党委书记饶羽翔同志亲自担任组长,胡美凤、付文辉同志亲任副组长。组委会各成员分工协作,严格把关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纰漏。公司领导身先士卒,为公司上下作出了表帅。
组委会下分设竞赛组、宣传组、后勤组。其中竞赛组细分为篮球组、羽毛球组、兵乓球组、田径组与游戏项目组。每组都至少配有组长一正三副——参与人员差不多涵盖了公司的各部门,公司的大多中层干部担任了组长或副组长,相应组建有微信群也多达十余个。
分工明确,细化落实到人
每个组的工作继续细化,比赛项目进一步落实到人。田径组分为长跑、短跑、跳远小组别,由几位组长分别负责落实。游戏项目同样分化,甚至每个小项目还特别确立小队长,负责队员的考勤、游戏的练习配合等。
公司运动会组委会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理念,无论是训练日程安排还是运动员的生活食宿,无论是场地联系还是方阵排练,无论是车辆对调度还是运动员的途中休息,无论是后勤保卫还是宣传报道,从每个细节入手,严格把关,精心安排,做到了事前有计划、有预案,事中有落实,事后有检查。将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人,夯实责任,明确目标,确保运动会圆圆满满。例如:公司对外地运动员的食、住、行都有专人对接,安排他们训练期间住在公司单身宿舍,为他们配置了全套全新的生活寝具,来回车费由公司承担,在公司食堂午餐、晚餐都免费(在运动会期间还整体调高了职工用餐标准,排骨汤每周至少有1-2次),前往训练场地公司有专车接送。
以人为本,充分发动群众
随着企业发展,公司以人为本,重视群众性的的文化体育建设。公司2015年因九州高架桥建设而租借在广州路森立大厦办公,在办公面积紧张的情况下,仍然设有健身房,每周有2-3次瑜伽课;公司的羽毛球协会有超10年的历史,羽毛球爱好者在业余时间每周都有3次球馆练习;篮球协会也有3年以上历史,每周男子篮球爱好者也会在球馆集结打球。长跑项目选手、集团首届职工运动会上1500米冠军、800米亚军周清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,长年参与马拉松比赛训练。
公司团委还专门筹备举办了首届公司青工运动会,公司下属各单位、各部门、项目现场的120余名青年参加了比赛,助力公司运动会组委会完成了运动会的报名及运动员的筛选。
强化训练,组织认真
每个组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,每周都安排了集中的强化训练时间,各位组长相互协调配合,组织每次的训练——后勤、考勤、场地等。
运动训练态度十分认真。从方队训练到运动项目训练,大家都十分积极热情,烈日再大,训练时间再长大家都全力以赴,竭尽所能。
比如,田径组针对田径项目的特点,结合公司参与运动员所在机关、有无项目及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,设有田径训练打卡群,鼓励田径运动员每天抽空锻炼,并将训练情况用手机软件记录在群中分享----每天打卡,以达到坚持锻炼、增强体能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目的,在群中营造良好的锻炼健身氛围。
宣传配备强,工作到位
及时报道比赛新闻,网站及时做好更新,职工关注的篮球比赛还开设了直播平台,及时做好直播,场内场外职工互动,及时真实反映比赛现场实况。摄影队伍配置规格高:有3名专职摄影人员、1名航拍人员、2名直播人员,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员记录精彩瞬间。单篮球比赛公司组织了系列报道有4篇,运动会系列稿件有8篇,确保每场比赛宣传到位。
后勤保障严密,服务到位
在运动场上,公司后勤组、啦啦队都在一起战斗,为运动会做好服务工作,为他们加油、为他们呐喊、为他们助威及为他们做好相关的后勤工作,这次服装鞋帽由公司领导亲自把关选定,后勤组统一采购----白鞋子、白裤子配红色渐变的运动上衣充分展示了一建人阳光自信,穿上后英姿飒爽。此次运动会,整个公司上下一心,许多领导抽时间来到现场陪同训练,为运动员们加油打气。这种举动让运动员为之振奋,感受到了公司对青年的重视以及领导对员工的关怀。
这就是企业的凝聚力所在——青年员工说,我们背负重任,我们有为之奋斗的意义,我们不必回头只顾向前。企业的凝聚力、向心力使我们背负重任,让我们有为之奋斗的意义,我们不必回头只顾向前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