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反腐反“四风”之势 推进建筑企业廉政文化建设
当前,全党全国持续深入开展的反腐反“四风”工作,是有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十分宝贵、异常难得的一次重大机遇。如果说打下一批老虎、苍蝇是其最直接成果,形成一批制度机制是其最重要、最关键的成果,那么形成一种广受认可、更加崇廉尚洁的新文化便是这场斗争的最根本、最珍贵的“文明成果”。作为建筑企业来说,反腐反“四风”既是一场刮骨疗毒、壮士断腕的政治之仗,也是一场扩大名牌影响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之仗。
一、借打虎灭蝇之势,让虚置的廉政理念落地生根、内化于心
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争鸣、思维更新和观念解放。这轮反腐反“四风”,背后折射和反映出很多新理念,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。但长期以来因为惩治腐败的成果与群众期望存在较大落差,廉政文化思想理念的传播出现了教育流于形式、理论无法落地、文化难以生根的尴尬局面,一些廉政理念如“零容忍”、“权力制约”、“阳光公开”等,虽然提出来了许多年,进入了党的文献文件和法规制度,但至今仍未得到很好地认同和信守。充分借用此次打虎灭蝇的强大声势,可以使廉政文化理念传播普及获得最佳的政治效应、最大的宣传效应、最好的示范与震慑效应。
一是内容上要重点借势抓好“四破四立”。即:破特权思想,进一步树立和强化“公仆”理念;破弹性执纪思想,进一步树立和强化“零容忍”理念;破人治思想,进一步树立和强化“法治”理念;破暗箱操作思想,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开放透明的理念。通过破旧立新,把我们党长期强调、三令五申、反复宣传的,但却不为广大干部职工深信的权力观、利益观、民主观、法治观、公平观等进一步传递出去,积极主动作为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同时,针对新形势下少数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意识淡化、享乐主义有所抬头、工作精力不够集中、信奉庸俗关系等问题,坚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支撑单位风气建设,让广大干部职工真正做到忠诚敬业,修身立德。
二是方式上要重视挖掘案例的文化作用。案例教育绝不仅仅是警示震慑,除此之外它还应该有思想启蒙、知识与观念传播和引发争鸣等文化宣传作用。要充分发挥此轮反腐中大案要案、典型案例媒体聚焦能力强、传播速度快、受众范围广、留下印象深刻等独特优势,积极把大家背后议论引向公开讨论、把大众闲聊引向专业解读、把道听途说引向权威分析,让群众在解恨解气的同时,进一步解疑解惑,对权力如何管、民主如何推、利益藩篱如何破等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,在更高层次形成思想共识、文化共鸣。组织观看《廉政中国》等影片,发放《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应知应会小册子》《江西国有企业警示录》等书籍,使广大干部职工接受灵魂的洗礼,真正让“崇廉警廉”的理念刻进骨髓、融入血脉。
三是效果上要坚持“三从”一起抓。对文化的信仰与遵从有三个层面,即:1、信从——信之而行之,对文化理念高度理解认同,且能知行合一。2、跟从——别人信之而从之,虽不完全理解,但遵循“从众效应”,有意或无意识地跟随大众文化理念前行。3、屈从——迫于压力而屈服从之,道理和情感上虽不认同甚至反对,但迫于环境压力,行为上可以做到不出轨。建筑企业要让廉政理念真正落地生根,要坚持“三从”并举,首先要抓好净化减阻,对少数负隅顽抗、拒不合作者加大惩戒力度,保持高压态势,强化“屈从”氛围;同时抓好舆论宣传,加强教育引导,搞好沟通交流,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情感和道理上认同,扩大“跟从”群体;抓好精英铸魂,培育一批有信仰、有灵魂、有底线、有传播力的理论精英或宣传精英,发挥文化“种子”和“星星之火”的作用,带动大家最终走向“信从”。
二、借较真碰硬之势,让空转的廉政制度发挥作用、正点运行
廉政文化建设,最关键的一环是抓好制度文化建设。但多年来,一些廉政制度空转、形同虚设,对权力无法形成有效制约监督,使制度的文化引导力、塑造力大打折扣。此轮反腐反“四风”,强化“法治”“规制”是其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特点,它从始至终都强调开展工作、履行职能、处理问题要回归党章、回归宪法、回归法律轨道。这种前所未有的较真态度,为进一步塑造法治行为、培育法治文化,提供了有利契机:一是纪检部门快惩处、快通报、快移交,让案子尽早进入司法程序、公开审理,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最直观、最生动的法治理念普及课。二是真正抓早抓小,提升了制度纪律的底线,有效遏止了制度底线频频失守、下移的不利局面。一些习以为常、见怪不怪的违纪违规行为,被真正纳入监管惩治范畴,给高压线切实通上了电,强化了法规的权威。三是清理震慑了一大批敢于蔑视法规制度的“冥顽”分子,打掉了不少阻碍法治的“当权派”,减轻了推动法治的阻力。这些,为建筑企业建设新的廉洁制度文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,我们应充分利用从上到下抓紧“编织制度笼子”这一大好形势,针对此前制度执行中出现的不良文化效应,提升制度的文化含量、强化制度的正效应。
一是要针对“短板效应”,在建章立制上善做善成。对权力的制约能力究竟有多大,由最短的那块“制度木板”决定。在完善相关制度的时候,对招投标、产权交易、财务管理、物资采购、工程分包、劳务录用等关键环节的制度要进行全面梳理完善,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和惩处制进行重点修订完善;在制度执行中,也要紧盯这些“短板”不放,加强监督检查、多较几回真、多碰几次硬,使这些文化理念通过固化于制向内化于心、再到外化于行转化,从而形成真正的廉政文化。当前,尤其要注重规范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廉洁从政行为,企业领导人员在“三重一大”事项决策中必须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,最大限度防止决策失误和以权谋私,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。江西建工集团提出的“三大纪律、八项注意”,规范了领导干部用权决策行为,用“铁规矩”管住了“潜规则”,减少了权力“变戏法”,有力推动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。
二是要针对“破窗效应”,在制度执行上不折不扣。过去,虽然也一直强调“法治”、“规制”,但现实中不重视“法治”、“规制”的现象仍然存在,以所谓“合理”做法来对抗“合法”、“合规”的做法,从而产生“破窗效应”,降低了群众对法规制度的信任感。企业党委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法规制度和纪律要求挺在前面,尽量减少对“合情合理性”的关注,切实将工作重心进一步向“合法合规性”上转移,不断提高制度的刚性。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阻力,执行制度都要严格落实不随意变通,全面落实不任意取舍,全员落实不留死角,长期落实不搞有始无终,不留情面、不留“暗门”、不搞“选择性失明”,依法用权、秉公用权、廉洁用权,自觉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,减少自由发挥的选项,切实消除制度执行过程中的“弹性空间”和“死角地带”。
三是要针对“梗阻效应”,在监督制约上加快步伐。当前,建筑企业监督与制约机制仍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,上级监督太远、同级监督太软、下级监督不敢、舆论监督太难、群众监督太虚,这是“执行梗阻”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要建立督察惩处机制,重点强化党委主体责任,将单项制度与政策理论、现行规章有机衔接起来,建立健全立体式、全方位的权力制约体系。严格落实加强民主监督,发挥纪检、法务、工程、审计、财务、工会等监督优势,形成“六位一体”的监督合力,使权力始终处于受控状态,让权力在“阳光”下操作,在程序中运行。要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,加大对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,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纠治力度,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,无论涉及到谁,都要一查到底,绝不姑息,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,在企业中努力营造一个员工“不想违规违纪办事,不能违规违纪办事,不敢违规违纪办事,不必违规违纪办事”的良好生产、经营工作环境。
三、借纠风正纪之势,让扭曲的廉政文化正本清源、回归正轨
当前,建筑企业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,存在三种不良倾向:一是力量用偏,应付上级搞形式主义,在广大干部职工灵魂深处打下烙印不够;一些企业开展教育活动没有明确的对象,教育重点不够突出,不结合本单位的中心工作,不了解干部和职工队伍的实际需要。二是目标失准,领导干部片面强调抓生产、抓安全、抓安全,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“软指标”“做虚功”,重业务轻教育,忽视了廉洁自律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作用;多数职工认为“廉政文化”是领导干部的事,和普通群众没有多大关系,参与热情不高。三是方式呆板,一些企业廉政文化的内容重复交叉太多,缺乏应有的个性,表现形式单一,缺少简单易记、生动形象的素材,缺乏针对性,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群体的需求。彻底纠正这些不良倾向,就要让廉政文化正本清源、回归正轨。
一是要与形式化的廉政文化划清界限。那种只是“做给人看”的文化,非但不能感染打动人、促进廉洁文化习惯的形成,反而使形式主义文化滋长蔓延。搞一些唱唱跳跳的文化活动必不可少,但如果掺杂个人私利,或者只下一些装点门面、应付差事的虚功,结果只能适得其反。真正管用的廉政文化活动就应该像这次反腐反“四风”一样,做到“高低结合、相得益彰”。要高格调、高追求、高情感、高智慧,充分借助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,努力推出能够直抵人心的精品、能够引起人们深刻自省和共鸣的经典。低成本、低门槛、接地气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活动传播正能量,用朴素的“大白话”阐释深刻的道理,组织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展,发动职工制作廉政漫画,读廉政论述,写廉政格言,结合发展党员、法纪教育等时机组织重温入党誓词,参观廉政警示基地,让纯洁、健康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始终占据心灵“至高点”。
二是要与毫无靶向的廉政文化划清界限。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,不是在一片文化的荒原上盖新楼;而是在一片乱搭乱建的文化“棚户区”上搞改造,只有认真清理腐败文化的“违规搭建”和各种“烂尾工程”,才能建设一座崭新干净的廉政文化“新区”,只有拔除腐败文化的“杂草”才能种植廉政文化的“新苗”。如果对本单位廉政文化的痼疾病根避而不谈、视而不见,不敢深入研究、有所触及,再漂亮再精美的目标口号都必然为沦为笑谈。所以对建筑企业而言,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像此次反腐反“四风”一样,剑有所指、针锋相对,不仅针对大气候而且针对企业小气候,不仅要讨论媒体报刊上的腐败也要研讨本单位本部门的痼疾,从而为廉政文化建设引来活水、冲污除秽。
三是要与病态的仇官文化划清界限。廉政文化需要包容群众朴素的情感和一些不够成熟的理解,但绝非一味纵容情绪化的宣泄和非理性的仇恨。廉政文化是重点治官的文化,但绝非是与老百姓和普通群众无关的文化,更不是滋长仇官、仇富的文化。我们有的人恨腐败,其实恨的是“我没有机会”。很多人对各种“潜规则”嫉恶如仇,但真正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,选择的天平就自然向利己方向倾斜,有的甚至连一丝内心挣扎、一点心理斗争也没有。所以,搞廉政文化建设,一方面要以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,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引导群众自警自省,深挖种种腐败现象背后的文化之根、与潜藏在我们自己体内的腐朽文化基因、与我们自身的“丑陋”坦诚相见,切实以高度文明、高度理性、高度法治、高度民主的文化为“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”保驾护航、加油助力。
总之,在新形势下要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实际,抓借反腐反“四风”之势,加强建筑企业廉政文化建设,逐步确立领导干部和职工廉洁从业的价值取向,形成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,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和谐发展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实力。

相关资讯